近日,位于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的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以下簡稱“甘科所”)聯合多家單位完成的“抗逆高糖甘蔗新品種選育及配套技術應用”項目,獲得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作為我國第二大蔗區,云南蔗糖產業是邊疆多地農戶增收的核心支柱,但由于品種老化和抗旱栽培技術落后,且85.6%的甘蔗種植于旱坡地,致使甘蔗產量和出糖率“雙低”,甘蔗畝產長期徘徊在3.5噸以下,甘蔗出糖率低于12%,嚴重影響蔗農收益和企業制糖競爭力。

科研人員觀察甘蔗生長情況(2025年9月5日攝)。
依托開遠市優質的地理氣候條件,特別適合種苗繁育、種質資源保護和開展科研實驗的優勢,甘科所歷經20年科技攻關,首創“異質復合抗逆高糖育種技術”,重點攻克異質親本“不易開花”“雜交花期不遇”兩大技術難題,育成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突破性品種;良種良法良機配套大規模應用,實現云南大規模甘蔗單產和出糖率提升,成功將我國長期缺乏的“抗逆高糖大莖野生種血緣”導入栽培品種,為云南蔗糖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有力科技支撐。
“創新光周期誘導技術,實現大量親本雜交利用,通過種質資源評價創新以及高效光周期誘導技術創新,實現大量親本優異性狀異質復合,首創異質復合抗逆高糖育種技術。”甘科所副所長趙培方介紹。

科研人員做實驗(2025年9月5日攝)。
在此基礎上,項目團隊還建立“家系評價+高糖分子檢測+抗旱鑒定+抗病評價”一體化育種體系,為優質品種培育搭建高效的育種平臺,最終育成云蔗081609、云蔗0551等多個抗逆高糖突破性品種,讓云南甘蔗畝產從2015年的4.13噸提高到目前的5.49噸,甘蔗出糖率從12.41%增加到了目前的13.39%,進增0.98個百分點。
項目團隊還針對云南蔗區生態特點,研發“良種+良法+良機”配套技術——發明全膜覆蓋抗旱保水栽培技術,顯著提升旱坡地甘蔗畝產;創新低鏟蔸管理技術,延長甘蔗宿根年限至3到4年;研發丘陵山地甘蔗機械化種植技術,降低人工成本30%以上。

培育出來的甘蔗(2025年9月5日攝)。
在千畝連片示范基地中,被業界譽為“糖王”的云蔗081609高峰期蔗糖分可達20.3%,刷新國際甘蔗品種蔗糖分最高紀錄,應用面積達268.59萬畝,占云南蔗區面積的56.24%。
“通過這個技術的實施,云南甘蔗實現單產平均提升1.7噸以上,畝產達10.56噸。”甘科所農藝中心主任趙勇說。下一步,甘科所將大力推廣目前新選育的一批高產高糖的甘蔗新品種。(國福祥、李雪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