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開放發展的廣西。東門林場里,吸引越南林業大學專家與廣西科技員開展合作交流;欽州港的碼頭上,樹木種苗、家具家居、營林機械整齊裝箱“漂洋出海”;老撾的土地上,廣西建起的林木業生產基地落地實施。千方百計競相開放的發展態勢,是廣西林木業不斷擴容合作“朋友圈”的真實寫照。
開放“國際范”
2000多年前,合浦港商賈云集、舟楫如織,這里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廣西的開放基因早被寫進這片土地上。
“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到東盟。”廣西,是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份。
從南寧出發,中越國際旅客列車夕發朝至;南寧國際鐵路港發出的中越班列,“當日發、當日達”。通江達海的西部陸海新通道骨干工程雄姿已現,平陸運河建成后,將成為中國西南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廣西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永久舉辦地,廣西國際林產品及木制品展(前身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林產品及木制品展)已經連續舉辦13年,各國賓朋在此相聚,共赴林業行業的“頂流盛會”,見證一項項國際標準發布、一個個合作項目落地。在這里,每年林木展都會有許多新朋友加入,老朋友也越來越多。如今,這場跨越山海的約定,正迎來新的故事篇章。

2024年世界林木業大會公眾開放日,觀眾和客商前來參觀選購木質工藝美術品。新華社記者張愛林 攝
林木業“頂流”
廣西的森林資源堪稱“家底雄厚”,人工林面積穩居全國第一,2024年總產值躍升萬億級。以全國約5%的林地面積,產出全國約40%的木材、30%的香料香精、15%的油茶籽。
廣西的林業實力,藏在“以少育多”的奇跡里,更藏在科技創新的信心間。
世界第一株桉樹三倍體在此誕生、全國首個局區共建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落地、建立廣西首批桉樹太空育種試驗林,從實驗室到林場,從地面到太空,廣西林業的“成績單”不斷刷新。

六萬林場的八角樹上,八角果實掛滿枝頭。新華社記者王楚然 攝

在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八江鎮,人們挑著油茶苗準備上山種植。新華社發 黎寒池 攝
在這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棵樹可以“生”出萬億元產業鏈。從“原木出山”到“高端家居入戶”,廣西構建起“原材料基地—人造板材基地—高端綠色家具”全產業鏈,木材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八角、肉桂等香精香料產量、松香及其深加工產品全球最多,容縣異形膠合板、荔浦木衣架等特色產品暢銷全球,林業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穩定成為千億元產業。
在這里,林木展是全球林產品“聚集地”,讓“買全球”更便利、“賣全球”更暢通。匯聚來自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嘉賓參會,東北人參、云南野生菌、廣西山茶油等森林食品琳瑯滿目,現代工程木產品、智能化林業機械裝備、“以竹代塑”新型產品應有盡有。
廣西,發展壯大林業產業,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山清水秀生態美
廣西林業不僅有實力,更有“顏值”。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殊不知廣西處處是桂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目之所及皆是水墨丹青。

這是廣西北海市的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閑區。記者 黃孝邦 攝

圖為白頭葉猴雌猴及幼崽。廣西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 供圖
這里是“植物王國”和“動物天堂”的交匯地。10466種高等植物在此扎根,1151種陸棲脊椎動物在此棲息,白頭葉猴在喀斯特石山間自在跳躍,歷經冰川紀的元寶山冷杉在云霧中靜靜守候,近幾年,“廣西報春苣苔”“弄崗秋海棠”等新物種接連被發現,每一次命名,都是自然對廣西生態的最高肯定。
這份生態之美,更融入了廣西人的日常生活。“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是最尋常的幸福。
若想尋一場身心的療愈,森林康養之旅便是最佳選擇。當你置身其中,一山一水、一茶一飯都是自然最本真的饋贈。
更動人的,是人與自然的“雙向奔赴”。容縣真武閣四柱懸空卻承穩千鈞,侗族鼓樓、風雨橋不用一釘一鉚,歷經歲月滄桑屹立不倒,這些凝聚著勞動人民智慧的作品,正是廣西“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動注腳。
八桂大地的綠意,從千年之前的古絲路延伸至今;廣西林業的故事,正等待更多人來續寫。2025年廣西國際林產品及木制品展將于11月22日至24日在廣西南寧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邀您與世界一起,共謀綠色發展,共建美麗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