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30日,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主辦,孔子研究院、中國先秦史學會荀子研究會、臨沂荀子研究會、蘭陵荀子研究會承辦的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省蘭陵縣開幕。圍繞“禮法與秩序”主題,舉辦主旨演講、尼山杏壇、學術研討、座談會等10余項活動。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曲阜師范大學、臨沂大學、中華孔子學會、山東社會科學院、孔子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40余名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省市縣相關單位代表近百人參加會議。

2025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現場。
荀子歷來被人們視為先秦儒家中的集大成者,被尊為“后圣”。蘭陵縣是荀子晚年為官、著述、傳道、授業之地,是他的“第二故鄉”,荀子思想在這里臻于成熟、光大于世。自2013年起,蘭陵縣在中國孔子基金會設立專項基金,持續13年舉辦荀子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
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孔子基金會秘書處)黨委書記、副主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理事長國承彥致辭并宣布開幕。國承彥指出,荀子是繼孔子、孟子之后非常重要的儒學巨擘,一生著書立學、傳播大道,融百家之長,創新發展了儒家思想,是先秦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提倡的“隆禮重法”的政治觀、“學不可以已”的學習觀、“以義制利”的道德觀、“知之不若行”的實踐觀、“制天命以用之”的自然觀、“明分使群”的社會觀,時至今日仍然具有跨越時空、超越國度的永恒魅力。當下我們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隆禮重法”思想在當代中國的創新性發展。“群居合一”“明分使群”“四海之內若一家”的理念為“多邊主義”、全球治理提供了借鑒。
山東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高本偉表示,荀子注重用禮義調節社會關系,用道德教化百姓群眾,用法律規范人的言行,強調通過政策手段兜牢底線、為民造福,對我們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推動共同富裕具有借鑒意義。
臨沂市委副書記戚軍表示,近年來,臨沂市以“挖底蘊、強研究、活傳承、擴影響”為主線,大力傳承弘揚荀子文化,成立市級荀子研究院、臨沂荀子研究會等專業機構,建成荀子書院、荀子紀念館等文化地標,舉辦荀子思想學術研討會、荀子文化節等品牌活動,推動荀學從典籍中“走出來”、在群眾中“活起來”。
中華孔子學會會長、山西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王中江說,荀子所著《勸學篇》是中國思想史上系統論述學習理念的經典文獻,他強調學習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永無止境。學習不僅要從經典、禮、道中汲取養分,還需有師長引導、接受教化、以典范為榜樣。學習存在于歷史、現實和行動的方方面面,這種理念對當代教育和個人成長具有重要啟示。
蘭陵縣委書記王康亮表示,研討會是在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背景下舉辦的一次盛會。對于深化荀子思想研究,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荀子勸學之地,蘭陵縣將全力傳承弘揚荀子思想,進一步推動荀子“隆禮重法”等思想與縣域治理等領域的融合。
現場,專家學者們研討熱烈。山東省政府參事、山東省委外辦原主任蔡先金重估荀子歷史地位,香港大學中文學院教授鄧小虎從元倫理學視角解讀倫理政治秩序,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佐藤將之提出“荀學復興”方案,為荀學研究錨定了方向。
蘭陵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春仲在閉幕辭中表示,“蘭陵多善為學,蓋以荀卿也”,傳承弘揚荀子思想是蘭陵的天然使命。將推進《荀子研究》學刊創辦與論文集結出版,打造國際化荀學研究與傳播高地;同時在村規民約完善、社區治理優化、干部政德教育等領域探索更多實踐路徑。
會議期間,“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荀子研究中心”揭牌。國承彥向荀子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宏星、翟玉才,研究員代表余治平、王昌印、陳素芬、佐藤將之頒發“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荀子研究中心”聘書。與會人員深入到蘭陵縣蘆柞鎮、蘭陵鎮,實地考察荀子“隆禮重法”與“村規民約”深度融合的基層治理實踐,并在荀子文化園參加2025乙巳年祭荀儀式。
通訊員:馮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