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銅鼓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只進一扇門、解紛萬家事”改革,沿著法治化新路徑,勾畫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四級聯動”解紛圖,構建“作戰一體化、縣域一盤棋”工作體系,切實將矛盾糾紛吸附在基層、化解在基層。

一是組建一支法制解紛隊伍。縣鄉聯合組建一支30人左右的巡回調解隊伍,作為人民調解“第三方”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為確保巡回調解團的專業化,成員主要從政法系統民警、法學會首席法律專家、律師、法律工作者、鄉村調解能人(專職調解員)、法律明白人、心理咨詢師等人員中發展,同時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每年選樹一批金牌調解員。
二是建立一套管理運行機制。建立巡回調解團機動進駐縣、鄉兩級綜治中心機制,融入綜治中心“一站式”解紛平臺,提升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力。建立“巡回調解+N”工作機制,推動巡回調解與訴前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矛盾糾紛化解專班、重大矛盾糾紛隱患高效對接。
三是化解一批矛盾糾紛。聚焦警源、訴源、訪源等領域的突出問題,變“坐堂辦案”為“帶案調解”,組織調解團隊下沉鄉鎮綜治中心開展矛盾糾紛集中化解行動,著力化解一批物業、交通事故、婚姻家庭、財產繼承、金融借貸等領域的矛盾糾紛。
四是開展品牌創建、精選典型案例。開展“楓橋式”鄉村法治調解隊伍和調解工作平臺創建,指導組建鄉村人民調解委員會,通過開展聯合調解的方式,發揮在基層調解隊伍建設中的“傳幫帶”作用。開展鄉村“法治微課堂”創建,總結提煉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特色亮點,挖掘一批治安狀況好、矛盾不上交、民主法治有成效的好做法、好經驗。組織巡回團開展人民調解案件復盤分析和案件分析,發掘整理一批優秀調解案例,總結一套推動基層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法治建議,為鄉鎮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供有價值的工作參考和風險提示。

2024年以來,全縣排查受理各類矛盾糾紛2317件,辦結2289件,辦結率98.79%,群眾來信來訪事項及時受理率、按期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100%,訴源治理和訪源治理成效明顯,萬人成訴率同比下降,“民轉刑”命案發案數為零。
(作者:胡律江 銅鼓縣委政法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