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里,公益課堂豐富兒童暑期生活;樓宇間,婦聯干部上門調解家庭糾紛,筑牢和諧根基;鄉村中,“圍裙幫辦”操辦紅白事倡導文明新風……
近年來,南寧市婦女聯合會聚焦婦女兒童需求,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將巾幗“柔力量”轉化為社會治理的實際效能,讓溫情服務遍布城市街巷與鄉村田野,書寫基層治理的生動答卷。

小朋友在前進社區暑期托管班自習。閉秀玉 攝
聚焦“一老一小” 夯實民生服務根基
“一老一小”工作牽動千家萬戶,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南寧市婦聯將關愛“一老一小”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切入點,通過精準服務夯實民生服務根基。
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孩子們或專注臨摹書法,或調試編程代碼創作作品,或在播音主持口才課堂里齊聲朗誦……為豐富少年兒童假期生活,蟠龍社區推出暑期公益課堂,開設書法、人工智能編程、播音主持口才等課程,由志愿者教師為孩子授課?!斑@里離家近、學習有實效,街坊鄰里像個大家庭,走動更勤了?!奔议L黃女士看著孩子練字,眼角漾著笑意。

蟠龍社區人工智能編程暑期公益課現場。閉秀玉 攝

志愿者教師指導小朋友創作編程作品。閉秀玉 攝
銀發群體也同樣受到社區婦聯的關懷。近年來,蟠龍社區婦聯以黨建引領,將“一老一小”服務融入基層治理全局。線上,創建專屬小區“友鄰幫幫群”微信群,實時響應需求,快速對接老人需要代購、家長想咨詢課程等事項;線下,“老友幫幫團”巾幗志愿隊按照“婦女群眾點單、社區婦聯下單、共建單位接單”模式,將服務送到家門口。
南寧市各縣區婦聯積極行動,扎實做好兒童成長關愛工作。橫州市石井村婦聯組織“愛心媽媽”開展結對幫扶,針對留守兒童定期提供課業輔導、親情陪伴、健康關懷等服務;武鳴區婦聯結合“六一”國際兒童節,開展法律科普講座,“愛心媽媽”與孩子們共同開展科普小游戲,給予孩子們情感上的陪伴和關懷;賓陽縣婦聯組織“愛心媽媽”帶領孩子學習竹編非遺技藝,讓孩子們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感受到溫情與關愛。
據統計,2025年以來,南寧市婦聯持續開展“牽守相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活動,在全區率先成立18個郵政愛心媽媽驛站,開展愛心媽媽結對關愛活動近30場,幫扶1200余名兒童;依托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開設各類培訓班275個,惠及3000余人。
維護婦女權益 筑牢家庭和諧基石
家庭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位。南寧市婦聯以多元服務守護婦女權益,為家庭和諧筑牢安全屏障。
南寧市良慶區前進社區婦聯采取調解和幫扶相結合的形式,幫助調解家庭矛盾。
“以前大家總覺得家丑不可外揚,現在出現家庭矛盾會主動聯系社區尋求幫助。”前進社區黨委書記陳曉麗介紹,遇到復雜情況時,社區聯動心理咨詢師居民提供心理疏導、律師開展法律咨詢,為涉及心理問題、經濟糾紛的家庭調解提供專業支持。

前進社區婦聯工作人員正在調解家庭矛盾糾紛。資料圖片
在維權服務中,前進社區婦聯組織抓實“前端預防”,通過擺臺宣傳、微信群推送等多種形式普及婦女權益保障法;同時強化“后端保障”,去年9月以來,處理家庭暴力、勞動權益受損等求助15件,為單親母親、困境婦女提供生活幫扶與就業指導,助力30人成功就業。
此外,良慶區宋廂社區通過“婚戀指導-家庭教育-糾紛調解”全鏈條服務,有效強化社區婦女的維權意識和能力。該社區創辦的“廂”親相愛紅娘連線工作室自2024年8月揭牌起,組建專業的紅娘隊伍,服務600余名適婚青年,通過舉辦青年文化交流會等活動,傳遞平等、責任、包容的婚戀理念,目前已促成多對青年建立戀愛關系。
同步推進的“廂”親相愛家長學校,邀請專家就法律知識宣傳、親密關系維系等內容授課,聚焦親子溝通障礙、家庭矛盾激化等問題,為轄區孩子、家長等提供心理輔導。

“廂”親相愛紅娘連線工作室志愿者在對適齡青年進行心理疏導。

居民參與家長學校舉辦的反電信詐騙知識宣傳講座。閉秀玉 攝
良慶區的實踐,是南寧市婦聯開展維權服務的縮影。據了解,2025年上半年,南寧市婦聯組織各級婦聯組織在全市700多個婦女兒童維權服務站開展普法宣傳1200場次,參與群眾達3萬多人次;完善全市141個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委員會(工作室)的建設,介入調解婚戀糾紛478件,用法治力量為婦女兒童撐起“保護傘”。
樹立文明新風 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以前的喜事大操大辦,光買菜就得花上萬塊,現在有了‘圍裙幫辦’,按村里的標準來,省了好多錢!”大完村村民黃大姐感慨道。
馬山縣百龍灘鎮“圍裙幫辦”移風易俗志愿服務隊由當地群眾自發組建,免費操辦各村屯紅白事。服務隊嚴格遵守村里制定的紅白事統一標準,把“節儉辦席”的理念落到實處。

“圍裙幫辦”志愿服務隊操辦喜事現場。資料圖片
百龍灘鎮婦聯將“圍裙幫辦”項目作為婦聯組織參與鄉村治理的重要載體,推動村婦聯主席、執委帶頭加入志愿服務隊,帶動婦女群眾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目前,全鎮99支“圍裙幫辦”服務隊中,婦女骨干擔任“總指揮”的有50余人,占比31%。
如今,在百龍灘鎮,“圍裙”不再只是廚房用具,更成為文明的象征,讓“有事大家幫、好壞大家評”的共治理念扎根鄉土。
在距離百龍灘鎮約228公里之外的橫州市石井村,當地婦聯通過一系列評選活動,樹立孝老愛親、勤儉持家的榜樣,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鼓勵村民向榜樣學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同時,還組織文藝隊開展廉政節目表演,寓教于樂,提醒群眾修身立德,遵規守紀,將文明新風潛移默化地融入村民日常生活。
南寧市婦聯聯動各級婦聯組織,采取多舉措關愛“一老一小”、助力婦女維權、推動樹立文化新風,用女性的細膩與堅韌凝聚治理合力,讓“柔力量”在基層治理中綻放“硬擔當”,用心撐起基層治理的“半邊天”。(閉秀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