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強,災重,零死亡,快復產。面對國慶中秋假期旅游高峰、綜合致災能力強等多重考驗,廣東湛江在迎戰今年以來登陸廣東最強臺風“麥德姆”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地處三面環海的雷州半島區域、擁有超長海岸線的湛江,是我國臺風登陸最頻繁的地區之一。在“威馬遜”“摩羯”“彩虹”等一眾威名赫赫的超強臺風或強臺風防御史中,都有湛江與其短兵相接的正面抗擊身影。
水土蘊養性格,風雨淬煉品格。1天內主城區復電、3天內全面復電并實現“五通”的災后復產速度,背后是在困難磨煉中強筋壯骨的湛江,在久經風雨后更頑強不屈的湛江人。
“最火爆”的假期遭遇“最強臺風”襲擊
不期而至的強臺風“麥德姆”,在旅游火爆的國慶中秋假期,正面襲擊濱海旅游熱點城市湛江。
10月5日,臺風“麥德姆”以14級風力在廣東湛江徐聞縣東部沿海正面登陸。這是今年以來登陸廣東的最強臺風,登陸時的風力級別比有“風王”之稱的“樺加沙”還強,湛江全域受12級以上陣風影響持續達12小時。
原本天藍海碧、充滿節日歡樂的湛江,被狂風暴雨覆蓋。在登陸地點徐聞縣,狂風卷著巨浪猛烈拍打著停泊在外羅漁港的漁船,海水倒灌嚴重;縣城主干道上,被摧折后的樹木東倒西歪,高大的椰樹橫亙在道路……
“‘麥德姆’是近年來登陸湛江的最強幾個臺風之一,具有強度高、滯留時間長、影響范圍廣、風雨疊加效應顯著的特征。”湛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陳再東說。
大災嚴考,怎么辦?“防災減災,關鍵在防,在防到位。”湛江市應急管理局局長程進說。
——預警到位。此次臺風災害防御中,湛江滾動發布預警預報信息和各類新聞信息3.5萬條次;全網發布預警短信2132萬條,其中向外地游客發送357萬條,盡力做到本地和外來人員“一人不落、全域覆蓋”。
——整治到位。“我們在臺風來臨前進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湛江市城市綜合管理局局長林紅明說,市城管執法局系統先后出動巡查人員2250多人次,清理檢查井及雨水口500多座;排查戶外廣告設施841個,整治安全隱患75個;修剪樹木3158棵,加固樹木1500棵。
——措施到位。臺風登陸前,湛江分時段、分區域梯次實施“五停”,對51間養老機構、3間兒童福利機構安排專人值班防風。徐聞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金紅說,咽喉要道瓊州海峽4日16時停航,6日10時復航,從復航至7日9時,北岸滯留車輛疏運完畢,累計運送1.33萬輛車、3.74萬名旅客過海。“既保障安全,也盡力保障航道通暢。”

臺風過境后,供電部門隨即開展線路巡視,清理路面掉落導線。新華網發(呂潔敏 攝)
在抗擊風雨中實現“零死亡”
臺風“麥德姆”造成湛江195.73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約111億元。但在這場風雨搏擊中,湛江實現了“零死亡”。
受訪干部認為,湛江始終將群眾生命安全作為防災減災的重中之重,因為“經濟損失了可以補回來,失去生命卻不能再回來”。
臺風來臨前,一場超過10萬人規模的人員大轉移已緊急完成。
在海上——“踩穩了!馬上到岸了!”湛江霞海海事處“港灣衛士”黨員突擊隊隊員陳永良緊貼搖晃的船舷,左手牢牢抓著欄桿,右手協助爬梯的船員下船。臺風登陸前夜,突擊隊隊員們深夜乘“海巡09057”船頂著風浪駛向錨地船舶,4日23時48分許,最后一批需撤離人員——“茂油698”等2艘船舶共13名船員安全上岸。
在陸上——“臺風天不安全,安置點有熱飯熱水,快跟我們走。”在雷州市處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吳郁帶領村干部冒雨奔走,耐心勸導停留在村里的35輛房車、54名車友轉移至安全安置點。
程進說,湛江嚴格落實臨災轉移“四個一”機制和防臺風“六個百分百”措施,“能轉盡轉、應轉盡轉、應轉早轉”,在本次臺風防御中轉移群眾116514人,確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船、不漏一處,最大限度保障民眾生命安全。
狂風暴雨中,不畏艱險的生命救援不時上演。
“我們被困在面包車內,車內還有小孩。”10月5日12時29分,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隊119指揮中心接到警情稱:雷州市西湖街道華藏寺有7人被困在面包車內。
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隊西湖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導員陳華勝說,我們到達時發現,面包車被大風吹得左輪懸空,車身傾斜,旁邊風中嚴重傾斜的桉樹隨時可能斷裂砸到車上。大家冒著暴雨抱出年幼孩子,將所有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區域。
10月5日23時20分許,湛江市三防辦接到緊急求助:湛江經開區的東方幸福國際母嬰月子中心因變壓器損壞,已斷電10小時,內有100余名新生兒和產婦,亟待恢復水電。
應急管理部門第一時間協調湛江供電局開辟“優先搶修通道”,經連夜緊急作業,6日0時39分恢復正常供電,為新生命提供強有力的溫暖保護。11日,月子中心向湛江市應急管理局贈送“為民服務有溫情 應急排憂有擔當”錦旗。
“臺風來臨前預防到位,遇到險情時救援有力,是我們在大災中實現‘零死亡’的關鍵因素。”程進說。

工作人員搶修電力。新華網發(陳文裕 攝)
快速“復蘇”顯韌勁
災后的快速復蘇中,蘊藏著這座城市的韌勁。
強臺風“麥德姆”登陸后,1天內主城區復電,3天內全面復電并實現“五通”,湛江締造了自己的新復蘇速度。
8日22時許,隨著坡頭區南三鎮最后一處線路接通,10千伏燈塔線全線恢復供電。至此,湛江受臺風影響的631條停電線路重新通電、161.8萬停電戶全部恢復供電。
通電是災后復工復產的前提條件。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前線副總指揮任欣元告訴記者,公司累計投入4萬余名人員參與抗風,其中近3萬人奮戰在湛江地區,累計出動應急發電車407臺、發電機6262臺,夜以繼日全力搶修,中秋之夜實現村村通電,最終僅用70小時實現全面復電。
臺風過后的湛江,到處都是全力以赴救災復產的身影。廉江市河唇鎮黨委組織90余名黨員干部突擊隊,在夜雨和手電光中奮戰4個多小時,清理倒伏樹木100多棵;赤坎區干部凌晨時分仍在調配設備清理創業路樹障……
湛江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全市910支黨員先鋒隊、10605名黨員從防風一線轉戰重建一線,連同馳援的部隊、消防、供電、社會救援等力量,爭分奪秒讓城市迅速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道路通了。近900條有路障影響的城區道路、國省道和縣鄉主干道全線通行。
網絡通了。經2800人全力搶修,全市4275座退服基站7日8時恢復正常。
燃氣通了。4處受損的燃氣管道經迅速搶修,7日8時前恢復了供氣。
水也通了。受斷電影響的10個城區水廠、泵站及892個農村供水點、54.8萬戶用水恢復。
學校復課了。9日,全市中小學如期復課。
工廠復產了。全市741家規上工業企業已有670家復工復產,剩余大部分企業也將于本月全部復工。
生活恢復常態了。湛江吳川國際機場、湛江西站等交通樞紐全面恢復運營,25個A級景區、3個海濱浴場恢復開放,商超、農貿市場物資充足、價格平穩,社會秩序快速回歸常態。
教室里的瑯瑯書聲,車間里的機器轟鳴,瓊州海峽渡輪的悠長汽笛,在湛江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次第響起,城市的強勁脈搏跳動了起來,生活的煙火氣升騰了起來。
廣東是臺風災害頻繁之地,1949年以來有200多個臺風登陸,而湛江是飽經風雨洗禮的城市,登陸臺風的數量在廣東位居第一。
大災中的“零死亡”,災害后的快速復蘇,顯示出湛江正在一次次搏風擊雨中筋強骨壯,勇毅前行。(記者吳濤 楊淑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