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青年企業家國際合作發展大會”在安吉舉行。
翻閱參會企業名單,一批從“幾人團隊”成長起來的青年入鄉企業格外引人注目。
入鄉青年的安吉蛻變
在“生態環境新發展”平行論壇的議程里,我們看到了程鑠欽的名字。“90后”的他曾是安吉一名鄉鎮小學語文老師,三年前辭掉工作,和6個朋友來到梅溪鎮紅廟村,把一個廢棄礦坑改造成了后來刷屏社交媒體的“深藍計劃”咖啡。
如今,這個最初的迷你創業項目已壯大為擁有120多名青年員工的深藍計劃(浙江)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他們不僅在24個月內創下了日銷8818杯的行業紀錄,還投資將靈峰街道城南社區一片荒廢的垃圾場改造成了全國首個鄉村策展型公園。“深藍公園”從2024年底運營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15萬人次。
“85后”陳喆展現出另一種成長路徑。這位從上海歸來的品牌營銷人,作為初代余村“全球合伙人”,帶著城市資源回到家鄉,在余村老水泥廠改造的鄉村圖書館內開設了“美在余村”國漫主題文創店,把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IP引入了鄉村。
去年,陳喆走出余村,在安吉縣鳳凰山森林公園打造了“吉里谷”森林非標商業體。利用公園里的5間閑置配套用房,打造了包含在安茶館、森林餐廳、森林運動館、“咪一口”小酒館和設計師工作室的多元業態綜合體。從單人創業到團隊運作、再到企業化運營,這些業態的主理人都是陳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在安吉形成了一個國際化創業小集群。
瀑布咖啡的成長同樣迅速。這個從安吉山野間走出的品牌,憑借著敏銳的審美感知力、獨特的品牌定位和商業模式,不僅在安吉本地復制,還跨區域發展。國慶期間,“瀑布咖啡”登陸杭州西溪濕地。網友評價說,這是“安吉青年入鄉品牌的成功輸出”。

瀑布咖啡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些看似各異的成長路徑背后,不僅是項目本身所具備的市場競爭力,還折射出安吉托舉青年的成長階梯。安吉究竟做對了什么,才能讓這些初創團隊突破成長瓶頸,順利完成向現代企業的蛻變?
“五維支撐”成就青年“創意”變“事業”
“青年入鄉項目普遍面臨資金、市場、人才、制度等多重挑戰,容易陷入‘小而散’的發展困境。”浙江省工商聯執常委、《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實踐觀察·青年入鄉看安吉》作者賴惠能分析說,讓入鄉青年的“創意”成為“事業”和“產業”,安吉提供了一個覆蓋空間、資金、人才、生活、平臺的五維系統支撐體系。
為了讓項目和空間快速匹配,安吉推出了文旅資源地圖和文旅運營招商相親會,“自由集”主理人王麗君就是通過這樣的載體,很快鎖定了梅溪鎮荊灣村的廢棄老廠房,大大縮短了項目落地周期。
為了給不同階段的項目提供合適載體,安吉系統構建了“百人村、千人園、萬人城”的梯度空間:想落地文旅新業態,可提供山塘溪流、樹木山林、農場田野、閑置房屋等百余處較成熟、待開發的資源點位;想做青創項目,有 66個生態、低密、舒適的青創空間可供選擇;如果是科技型、人才型創業項目,有150萬平方米的人才園區可以入駐。
“提交申請12天,100萬貸款就到賬了。”“山嶼曠野”咖啡主理人桑蘇慧回憶說,有了“青年入鄉發展專項創業貸”為期兩年、金額 100萬元的免息免擔保貸款,他們的項目才能順利落地靈峰街道碧門村。除了起步階段有這樣的“創業貸”,成長期企業還可以通過兩山夢想基金獲得更大規模的支持。

“山嶼曠野”咖啡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缺人,缺志同道合的人,這恐怕是鄉創項目想擴大規模的普遍困擾。在“安吉聯大”全國大學生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大學生們第一年在校學習,后兩年在安吉開展學習+實踐,這相當于提前為鄉村業態培養熟悉當地情況的專業人才。數字游民公社成為安吉人才流入的一個接口,不少數字游民成為創業團隊重要人才庫。
安吉想了很多細節,幫創業者分擔“養團隊”的壓力:在全國首創“人才共有產權住房”,貼心推出“按月領工資式補貼”機制,連續發放一年,提供“細水長流”式的支持。
將青年的“創意”轉化為“產業”,需要優質資源的強力加持。當“種草”成為連接城鄉的新密碼,安吉與互聯網頭部平臺小紅書展開了的整縣域合作:政府提供政策與場景,平臺則注入流量與運營能力。這種合作給入鄉青年注入了強心劑,這里不僅是“情懷落腳點”,更是“事業新起點”。
顛覆鄉村產業傳統定位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入鄉青年團隊中有不少是科技型企業,他們正將新經濟帶入綠水青山間。
2023年,出版產業數智化解決方案服務商——云梯科技,將總部從城市遷至鄉村,落地安吉余村“青來集”。

“余村”青來集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時,公司正處于規模擴張階段,卻面臨兩難:項目開發資金緊張,城市租金高企。一次偶然的機會,天荒坪鎮干部向創始人周偉介紹,村里如今已擁有完善的辦公配套——5G網絡全面覆蓋,交通便利,超市、餐飲、咖啡館、酒館一應俱全。
實地考察后,周偉驚訝地發現,余村不僅環境優美、生態宜人,基礎設施也極為完善;更重要的是,辦公成本大幅降低。更出乎意料的是,云梯科技的入駐,還獲得了由安吉政府產業基金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如今,公司在全國設有五個辦公場地,而安吉的體驗,最為獨特。
2024年,云梯科技已帶動百余名高校畢業生在村中駐地辦公。南京理工大學畢業生小顏笑著說:“每天在大自然里寫代碼,是城里程序員難得的松弛。”
“辦公室和綠水青山間只隔著一塊玻璃”“在安吉敲代碼,去交易所敲鐘”。不只是余村的青來集,“科創共長天一色”正成為安吉在新經濟企業心中的標簽。
“兩山”未來科技城目前引入新經濟、總部經濟、金融機構、第三方政務服務機構、人才項目、跨境電商、科研機構等企業共100家。“優質山水資源、低密度辦公空間、功能齊全的配套、靠譜的營商環境。這些都是我們吸引企業的底氣。”安吉縣建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兩山”未來科技城 安吉縣委宣傳部供圖
截至2025年9月17日,安吉全縣引育的22家上市企業中,以數字經濟、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等為主的新經濟上市企業達13家,實現滬深A股、港股、美股等境內外主要資本市場全覆蓋。
“企業從城市遷往鄉村的背后,是一場由技術躍遷、成本重構、可持續發展、人類精神需求升級共同驅動的空間革命。”浙江大學數字鄉村研究中心主任杜英森分析說,從全球發展進程看,鄉村成為新經濟空間是多重趨勢聚合的必然結果,青年入鄉實踐其實是在顛覆鄉村空間傳統定位中的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