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譚衷
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對外公布《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彰顯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堅定決心?!斑@是中國碳市場領域第一份中央文件,明確了全國碳市場中長期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鄙鷳B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表示,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在提升碳市場活力、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快碳市場建設。
碳市場建設成效顯著
碳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的重大制度創新,是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政策工具。
當前,我國已建立重點排放單位履行強制減排責任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和激勵社會自主減排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自愿碳市場)。兩個市場各有側重又相互銜接,共同構成全國碳市場體系。經過4年多的發展,全國碳市場建設實現了穩起步、穩運行,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市場活力穩步提升,數據質量全面改善,推動全社會低成本減排的市場功能逐步顯現。
從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來看,截至8月22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6.8億噸,總成交額達474.1億元,價格“指揮棒”作用逐步顯現。

全球首座“超階零碳建筑”——特來電總部基地項目在青島投入使用
從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來看,2025年3月,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首批核證自愿減排量成功登記并上市交易,標志著我國自愿碳市場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截至8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累計成交核證自愿減排量249萬噸,成交額達2.1億元。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嚴剛認為,經過1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建立全球覆蓋排放量最大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了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具有中國特色的碳市場制度體系初步建成,以碳市場為主體的中國碳定價機制正在逐步形成。
中長期發展路線明確
作為我國碳市場首個系統性行動綱領,《意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我國碳市場的長遠發展錨定了方向。
按照《意見》提出的主要目標,到2027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主要排放行業,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實現重點領域全覆蓋。到2030年,基本建成以配額總量控制為基礎、免費和有償分配相結合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成誠信透明、方法統一、參與廣泛、與國際接軌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形成減排效果明顯、規則體系健全、價格水平合理的碳定價機制。
配額分配與清繳制度,是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健康平穩有序運行、實現政策目標的基礎。《意見》明確提出,建立預期明確、公開透明的碳排放配額管理制度。“配額分配體系應統籌平衡減排目標與經濟成本、行業差異與公平統一、政府調控與市場規律等關系,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雙碳’目標戰略及碳排放雙控制度等需要,緊密圍繞全國碳市場發展進程與建設需要,制定分階段實施路徑。”嚴剛說。
目前,我國采用基于強度控制的配額分配方法,未來要結合“雙碳”政策推進,逐步實施配額總量控制,到2027年對碳排放總量相對穩定的行業實施配額總量控制,預先設定全國碳排放配額總量,并“自上而下”向企業分解。同時,研究推行免費和有償相結合的配額分配方式,建立配額儲備和市場調節機制,平衡市場供需,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和流動性,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意見》要求,積極發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提出,要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重點領域及綠色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加快構建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方法學體系,為創造巨大綠色市場機遇奠定項目與減排量供給基礎。同時,加快健全市場交易制度,豐富市場交易產品與交易主體,加強與其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機制的有效銜接。
統籌推進碳市場建設
嚴剛表示,《意見》作為全國碳市場建設部署的綱領性文件,是落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具體舉措,標志著我國碳市場建設進入新征程。
全國碳市場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方面利益主體和政策要素,要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強化系統觀念,統籌好市場和政府、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整體和局部、國內和國際等關系,推動全國碳市場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數據可靠性更高、行業包容性更強。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未來將從三個方面落實好《意見》:
一是深入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將根據行業發展狀況、降碳減污貢獻、數據質量基礎、碳排放特征等,有序擴大強制碳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同時,積極發展自愿碳市場,建立科學完備的方法學體系,加快生態系統碳匯、可再生能源、甲烷減排等重點領域的方法學開發。
二是著力提升碳市場活力。生態環境部將聯合金融機構,探索開發與碳排放權和核證自愿減排量相關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建立碳質押、碳回購等政策制度。碳質押就是企業將政府分配的碳配額或核證自愿減排量等碳資產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碳回購則是配額持有者將碳資產出售給第三方機構,并約定在未來以約定價格回購,從而獲得短期資金融通。這兩項制度都有利于拓展重點排放單位的融資渠道,盤活碳資產,降低融資成本,提升節能減碳積極性、主動性。
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嚴格規范碳排放核查,完善重點行業核查技術規范;壓實重點排放單位履行碳排放核算與報告的主體責任;加強碳排放數據質量全過程監管,嚴厲打擊各種弄虛作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