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作為中國影視產業重要的IP源頭,其影視化改編之路歷經多年發展,已形成蔚為大觀的產業規模。
如何確保網文IP開發的可持續發展,推動文學與影視行業的良性互動?今年以來,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等主辦的多場研討會上,業界代表、網絡文學作家、文學評論家圍繞網文發展趨勢與IP轉化展開討論。
多元類型開拓改編劇藍海
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近年來步伐加快,各類型作品呈現鮮明特征。
現實題材作品的涌現尤為引人注目。《大江大河》《小巷人家》等作品通過展現普通人的奮斗歷程,引發觀眾情感共鳴,憑借貼近真實生活的敘事風格,獲得社會廣泛好評。
女性群像劇與都市題材劇持續占據主流賽道。《三十而已》《煙火人家》等作品深挖女性職場、家庭和自我價值等議題,不僅滿足了女性觀眾的情感需求,還通過真實與虛構結合擴大了受眾基礎。
古裝玄幻、仙俠和歷史題材依舊具有強大市場吸引力?!堕L相思》《蒼蘭訣》《與鳳行》等仙俠劇呈現出的高水準視覺特效,成為吸引觀眾的重要亮點。這一類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內容差異化成為關鍵挑戰。
行業數據顯示,在“愛優騰”三大長視頻平臺2025年的片單中,超三分之一劇集改編自網文IP。

中國作協日前主辦的2025中國網絡文學論壇。新華社記者余俊杰 攝
閱文集團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侯曉楠表示,網絡文學節奏感強、富有想象力,又貼近用戶情感需求,所以非常適合影視化改編。
“中國網絡文學蓬勃發展,為改編劇提供了海量的IP資源。”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朱新梅認為,文學改編劇還需在豐富創作題材、挖掘新增長點與尋找情感共鳴等方面持續深耕。
在文學與市場的交匯處找準爆款密碼
近年來,多部平臺熱播劇破圈,大多有網絡文學IP作支撐。為何影視行業越來越偏愛在網文IP中“淘金”?
番茄小說IP內容負責人賈文婷指出,網文的獨特價值在于其“共創”模式。作品的實時更新能獲得讀者直接反饋,本質上是與讀者共同創作的過程。因此,能經過市場檢驗的網文IP,意味著已經預先完成了觀眾驗證,天然具備了影視化改編的潛質。
有了成功的網絡文學IP在前,如何根據影視行業規律二次創作形成爆款劇集?
“網絡文學向影視劇的改編往往需要對故事結構進行重塑,從長篇連載的文本轉化為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劇集。”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何亮介紹,在這一過程中,故事的節奏和敘事重點會根據劇集形式進行調整,將小說內心獨白與多線敘事通過分鏡和場景切換視覺化呈現,突出主線敘事以增強觀眾代入感。
改編的關鍵還在于滿足觀眾的期待。優質改編劇能準確把握目標受眾情感需求,如女性向言情劇注重表達細膩情感,玄幻劇構建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形成與原著呼應的記憶點,提升劇集吸引力。
以熱播改編劇《裝腔啟示錄》為例,該劇既保留了原著的思想精髓,又通過影視語言改編,實現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平衡。小說原作入選了中國作協評選的年度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IP影響榜。
《中國作家》主編李云雷認為,影視制作方在選擇網絡文學作品時,會從故事內核、人物塑造、價值觀導向等維度綜合考量,網文作品如果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創新的故事模型和強烈的社會議題共鳴,就更有可能被選中改編為影視作品。
類型的深度融合也成為網文影視化改編的新趨勢。通過將仙俠與現實、言情與科幻等元素進行創新嫁接,作品能實現對多元受眾群體的吸引。
“在選擇IP時,不僅關注頭部作家的作品,也注重發掘普通作家的潛力作品。”愛奇藝影視文學研發中心總經理張曉媚說,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需要考慮與觀眾共情,隨著市場日趨成熟,觀眾期待不斷提高,未來對作品改編將提出更高要求。
創新與出海驅動產業未來
近年來網文影視化改編在技術賦能、內容創新和海外拓展等方面展現出諸多亮點,推動行業持續升級。
多家網文平臺IP開發負責人認為,AI技術為改編劇制作帶來了全新可能。具體而言,其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輔助劇本開發,通過分析原著情節邏輯來梳理改編思路;二是優化制作環節,為選角和場景設計提供科學依據;三是憑借深度學習能力預測觀眾喜好,從而提升劇集與市場的契合度。
當前,網絡文學影視化改編正顯示出專業化、系列化與智能化并進的新趨勢。在題材上,創作從“情感背景板”轉向具備“專業敘述力”的深度敘事,醫療劇、刑偵劇等擁有扎實行業知識的作品備受青睞。同時,IP開發呈現出“短劇化”與“系列化”兩大特征:2024年網文IP短劇新增授權量同比激增81%,季播化布局也成為常態。在此過程中,AI技術已深度融入劇本開發、選角與制作等全流程,為行業持續賦能。
與此同時,改編劇的敘事手法正呈現出更強的時代關聯性,將角色的成長軌跡置于宏大的社會背景之下。這種將個體命運與時代背景呼應的創作手法,既引發了觀眾共鳴,也為作品贏得了廣泛的市場認可。
此外,國產網文改編劇在國際市場的認可度也得到了提升。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發布的《2024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多部網絡文學改編劇集在海外掀起收視熱潮:《慶余年第二季》通過Disney+實現全球同步發行,并成為該平臺播放熱度最高的中國大陸電視劇;《與鳳行》在全球180多個國家與地區播出;《墨雨云間》在泰國、韓國等地的視頻平臺登頂。

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的《慶余年第二季》劇照(新華社發)
中國網文改編劇正從“文化出海”邁向“全球共情”,不僅實現了發行的全球覆蓋,更以東方故事內核成功叩開了世界觀眾的心門,標志著中國IP已登上全球文化舞臺。
“內容制勝,始終是文學改編劇海外傳播的關鍵與根本出路?!敝煨旅方榻B,國產劇集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增強了海外平臺的采購信心;同時,劇集出品方的國際傳播意識也顯著提高,隨著全球同步發行機制的完善,部分劇集已實現全球同步播出。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認為,應進一步暢通從網絡文學創作到影視制作的產業鏈條,以此實現兩者的雙向賦能與深度融合,進而擴大中國網文作品的影響力,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策劃:張曉松
主編:林暉、孫聞
記者:余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