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陳旭)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27日至30日在北京金融街舉辦,論壇多個議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金融黑灰產治理,不僅是海內外金融從業者關注的熱點,也是社會各界關心的話題。
28日舉辦的“數智化時代下的金融風險防控與協同治理”平行論壇上,北京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中國政法大學聯合發布《關于打擊治理金融黑灰產的聯合倡議書》,旨在構建多方聯動的綜合防治體系,遏制金融黑灰產蔓延。

2025金融街論壇年會現場。新華社發
金融黑灰產是什么?北京李女士近期接到一個陌生電話,稱可以進行“征信修復”,需要她提供銀行卡、身份證、電話號碼,并支付一定費用。因此前有信用卡違約情況,李女士支付了費用,結果不但沒有“修復”征信,還被騙取了大量資金。
李女士的遭遇是金融黑灰產表現之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黑灰產還包括不正當反催收、不法貸款中介、惡意逃廢債、非法辦理退保理賠、虛假征信修復、非法薦股等等。
金融黑灰產猶如隱藏在金融體系中的“毒瘤”,不僅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和金融機構的合法權益,還對金融市場秩序和金融安全防線構成重大威脅。記者了解到,在AI浪潮下,金融黑灰產呈現新特點:
平臺“引流”需警惕。例如,不法貸款中介由網絡平臺引流,偽造銀行流水、申請貸款資質等材料,騙取貸款、瓜分資金,形成“獲客—引流—實施—分利”完整鏈條。
線上渠道打破地域限制。非法薦股黑灰產通過直播平臺等新媒體跨區域大范圍引流,先以講授股票等財經知識為名吸引粉絲,再將粉絲轉化為“私域客戶”。
金融黑灰產具有鏈條化、跨地域化、批量化、隱蔽化等特點,需建立司法、監管、行業、平臺與公眾共同參與的防控體系。此次聯合倡議書提出,協同共享信息、聯動健全機制、規范權益保護、壓實主體責任等,就是針對金融黑灰產的特點,逐一攻破。
聯合倡議書提出,在保證群眾合理維權的前提下,將健全投訴舉報處置標準,確保合理訴求“快處快結”,嚴防惡意投訴占用資源,聚焦高頻問題強化源頭治理,保障消費者和機構合法權益。
此外,聯合倡議書還明確平臺對入駐主體資質核驗、信息發布及風險事件處置的全流程管控義務,杜絕責任懸空,阻斷黑灰產互聯網傳播渠道;強化平臺內容審核,提升對非法中介、網絡黑嘴的識別能力;推動算法流量守正向善,加大黑灰產內容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