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宸
財政部聯合相關部門近期印發《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實施方案》,通過進一步強化財政金融協同,降低居民和經營主體的信貸成本,提振消費、暢通經濟循環。
廣覆蓋、低門檻、精補貼
政策推出后,消費者和中小服務業商戶對兩項貸款貼息的申請條件以及補貼的金額比例格外關注。財政部金融司司長于紅表示,從政策設計上,兩項貼息政策的側重點均為廣覆蓋、低門檻,同時確保補貼方式更加精準,以達到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

居民享受個人消費貸款貼息的核心是要有真實的消費行為。居民從今年9月開始的一年時間里,無論是日常生活性的小額消費,還是買車、裝修、購置家具家電或手機電腦等較大額度的商品消費,或者是旅游、養老、生育、教培、醫療等服務消費,只要是在相關機構獲得了消費貸款,其中實實在在花出去用于消費的部分,都可以享受貼息支持。
個人消費貸款的貼息比例為1個百分點,政策實施期為1年,貼息金額與規則以5萬元作為分界點:對于單筆5萬元以下的消費貸款,按照實際金額計算貼息,多筆疊加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貼息1000元;對于單筆5萬元以上的消費,以5萬元為上限來計算貼息,也可多筆疊加,加上小額消費的貼息后,在同一家貸款機構最高可享受貼息3000元。
針對服務業經營主體的貼息政策,則主要聚焦餐飲住宿、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文化娛樂、旅游、體育等八個領域。從今年3月16日至年底,以上8類消費領域的服務業經營主體只要與銀行簽訂了貸款合同,并且已經收到貸款資金,即可享受最長1年的貼息,貸款期限不足1年的,按照實際期限進行貼息。針對服務業經營主體的貼息比例同樣為1個百分點,單戶享受貼息的貸款規模最高達100萬元,也就是說,單戶享受的貼息金額最高達1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貸款資金必須合規用于正常的經營活動,重點是要改善消費基礎設施、提升服務供給能力,不能用于投資理財等相關活動。
“與以往補貼政策不同,此次雙貼息政策從消費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財政部副部長廖岷提出,補貼方式更加精準的雙貼息政策,力求真正惠及有消費意愿的借款人、力求精準改善相關服務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狀況。
合力讓政策“落地”
申請雙貼息時,是否要出示相關資質證明?是否需提供每一筆消費支出的證明?面對群眾對兩項貼息申請流程的擔憂與疑慮,業內專家表示,針對個人和服務業經營主體的兩項貸款貼息政策,遵循簡便易行原則,均未設置復雜的申請程序。貼息資金的申請、審核等工作由貸款經辦機構和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來完成,力求最大限度減輕借款人的操作負擔。
“雙貼息政策實施的流程涉及經辦機構操作、金融監管、財政資金管理等多個環節,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政策還涉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廖岷表示,為了防止貼息資金被套取挪用,多部門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好事辦好。
政策發布后,各大銀行迅速響應。央行、農行、中行等表示,將于2025年9月1日起對符合要求的個人消費貸款實施貼息,辦理個人消費貸款貼息不收取任何服務費用。招商、浙商等多家股份制銀行也陸續發布相關公告,宣布對符合要求的貸款進行貼息。
財政貼息資金的使用管理要遵循資金安全與“??顚S谩痹瓌t。為此,金融監管總局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介紹,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貸款經辦機構合理設置消費貸款的額度、期限、利率,做好貸款貼息資金的測算、審核、申請工作。